2024.04.26
後生人个創意還會嗬! 百萬獎金得主誕生! 「我們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紀念形式徵件」結果正式公布
在經歷了兩階段激烈評選過程後,由客委會主辦的「我們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終於迎來了百萬獎金得主的誕生。這場徵件活動旨在透過創新設計的紀念形式,重新喚起人們對客庄在地記憶的關注和認識,並對五大歷史事件—乙未保台戰爭、太平洋戰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八二三炮戰進行紀念。此次徵件吸引了眾多年輕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的積極參與,他們通過創意設計和對客家文化的熱情,試圖通過獨特的方式來紀念這些歷史事件,並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深度挖掘客庄在地記憶的重要性。
第一階段初選中,跨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對提交的作品進行嚴格評審,選出了 30 件具有潛力和創新性的作品進入第二階段。在產出最終決選方案之前,主辦單位還特別舉辦徵件工作坊,邀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黃舒楣教授及客家公共廣播基金會陳邦畛董事長,針對每組入圍作品進行深入的評估和討論,最終參賽者們交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執行單位實踐大學表示非常感謝參與者的積極投入,唯有設計者對這些紀念事件有觸動,才會有激勵人心的作品表現。
本月 16 日進行第二階段決選,由評審團—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陳板)董事長、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甘銘源建築師、景觀設計師潘一如設計師、永真急制workshop聶永真、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約聘研究員張維安、前臺藝大陳志誠校長、台北當代藝術館駱麗真館長及實踐大學設計學院許鳳玉院長等,在毫無懸念且高度共識情況下,選出1名首獎得主,以及5名優選作品。評審們對於決賽作品表現讚不絕口,認為這些精彩作品融合了創新的概念和客庄在地的文化特色,並通過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情感表達,成功地呈現了對歷史事件的紀念與追憶。
首獎作品由來自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趙尉翔與英國視覺傳達設計及時尚策展碩士彭雅倫。趙尉翔曾於多個國際知名的建築事務所如 Grimshaw、AECOM 等擔任建築設計師,參與多項建築、都市規劃和藝術策展專案。而彭雅倫則曾任英國 Vicotoria & Albert Museum Friday Late 策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蔚藍出版社主編、「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美術設計等。兩位設計師不僅是跨領域的設計聯手,更難得是對地方文化的情感與歷史的興趣,他們堅信優秀的設計除了探究建築與空間新樣態之外,更回應社會議題和歷史文化脈絡。
兩人作品「落木。無邊」以「建築的不在」(Architecture of absence)概念出發,紀念場所不再是佔據城市公共空間,而是透過其建立創造更多屬於公眾的場所。且不再追求宏大突出,而是低度地融入於小鎮日常的視野之中。地面層上依稀可見露出的木梢,低調訴說是曾被噤聲的過往;由地面往下數層,在繁鬧市街中創造屬於紀念場所的氛圍。作品預設置放地點為新竹縣竹東鎮竹東圓環現址無建築物或開挖,由東西向東林路,南北向杞林路所環繞,是個日常很容易接近的場址。兩位設計師希望他們的作品,能成為城市裡的一個角落,讓我們靜靜地想著,好好地紀念,我們的父母,阿公阿婆,一直一直,沒有忘記,那心心念念的人。
此外,五個優選作品也各具特色。其中「十分鐘計畫」作品是一個由多個紀念單元與地點組合而成的紀念網絡,在 10 分鐘的車程內,讓人們探索苗栗周邊如三灣、南庄、獅潭、銅鑼等,有關白色恐怖的故事。設計者姜雲希望藉由「以時間熟悉的空間克時差」的方式,讓在地的故事能經由空間串聯、實地走讀,重新創造記憶。
「自由之書」作品紀念 23 歲即逝去的蕭如芝,以一本在地上打開的書作為意象,在書上刻上禁書的名字,意喻著知識看似無形,卻有著足以讓獨裁者恐懼的力量。設計者張道銘與林育萱表示訪客可走入書中,一朵一朵插入鮮花,如同以花朵來書寫「自由之書」,最終,紀念碑將呈現有如「客家盤花」般,富有生命力的意象。
「(4066.62, 62)」看似令人摸不著頭緒的作品,由施宥丞、温雅嵐和廖一豪設計,以抽象的數字 (4066.62,62) 編碼標記著太平洋戰爭下賴興煬遭俘虜至西伯利亞時,與故鄉關西之間的地理距離4066.62公里,以及離家從軍至踏回故鄉所歷經的時間62個月。作品預設於賴興煬老家關西古東安橋下的牛欄河基地,並將象徵回家的最後一座碑設立於牛欄河邊坡上的賴家老屋。透過紀念碑與家屋的彼此相望,讓歷史與當下得以重新橋接。並通過每位參與者上傳一封關於漂流的匿名書信,讓裝置回應的電信暗號在夜空中閃爍著家的信號。
吳建興設計之「煙硝的紀念日-四部曲」是唯一同時處理四個歷史事件的作品,該系列作品使用煙霧(煙硝)氣體作為主要媒材,透過玻璃載體於特定時間內呈現,而後消逝。每片玻璃都銘記該事件的年份,當煙霧充滿玻璃,透明玻璃成為白色造型方塊,作為該地特殊的白色紀念造型,當煙霧慢慢散去,則回到該場域本身環境,颠覆通俗定義的一座神聖的纪念碑物體。作品反映了歷史記憶和事件軌跡的暫存遺蹟。
「光跡 Path of Hope」由馮國安、王鈺瓛設計,乙未保台戰爭是將這片土地上的不同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戰役。從深入土地探索自身認同感為靈感,以下沉通道讓參觀者漫遊八卦山,走道指涉了重要事件人物,兩邊紅磚牆打造出客庄硬頸精神的氣氛, 紅磚上刻有犧牲烈士的名字。走道折返點可俯瞰彰化市,不單是觀景平台也暗示從黑暗中走上光明的願景。透過光的遙拜來緬懷所有在戰役中守護家園犧牲的先烈,化作⼀顆顆閃耀的星辰。
此外,楊長鎮主委在這次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活動中展現了溫暖的心意。他特別關注到了唯一的國小參賽者——蔡亞夏小朋友。雖然蔡小朋友的作品沒有入圍,但他所呈現的「客守長空」令主委深感感動。他認為即使年紀小,但蔡小朋友的作品展現了對客庄歷史的獨特理解和關心,值得受到肯定和鼓勵。因此,主委決定特別頒發一個特別獎給蔡亞夏小朋友,以表彰他的努力和熱情。楊長鎮主委表示這個特別獎的頒發,不僅是對蔡小朋友的一份鼓勵和肯定,更是對所有年輕人的一個啟示:無論年紀長少,對歷史和文化的關心和熱情卻是無所不在的。這種熱愛和關懷才是傳承客庄在地記憶的真正動力所在。
目前所有 30 件作品於實踐大學國際會議廳及 MN 棟 B3F 穿廊公開展示至 4 月 28 日止,客委會表示這次徵件的成功舉辦不僅激發了設計師和藝術家們的創意激情,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和認識了客庄的在地記憶。期待這些優秀的設計作品日後將在客庄地區展出,期待能引起客庄在地更多的討論。未來,他們將繼續舉辦類似的活動,以持續促進客庄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珍惜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和文化。
聯絡人:沈小姐
聯絡方式:0938636885 /shenmoca@gmail.com
媒體朋友若需要進一步相關資訊,請不吝指教
圖 |「我們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紀念形式徵件」展場
圖 | 首獎作品「落木。無邊」
圖 | 優選作品「自由之書」
圖 | 優選作品「(4066.62, 62)」
圖 | 優選作品「十分鐘計畫」
圖 | 優選作品「煙硝的紀念日-四部曲」
圖 | 優選作品「光跡 Path of Hope」
圖 | 決選評審正在觀看入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