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白色恐怖時期,從法律面而言,係起自 1949 年 5 月 20 日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和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發布《臺灣省戒嚴令》、在臺灣地區實施戒嚴,雖然1987 年 7 月 15 日解除戒嚴令,但臺灣社會仍受制於《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懲治叛亂條例》及《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直到 1991 年 6 月 3 日《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廢除,由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公權力迫害政治異議份子之白色恐怖時期才正式宣告結束。

戰後臺灣社會歷經二二八事件已然噤若寒蟬,1949年4月又因「四六事件」大肆拘捕師院、臺大學生,社會氛圍更受壓抑。此後,國民黨政府透過《臺灣省戒嚴令》、《懲治叛亂條例》,在「反共」大旗下整肅迫害「匪諜」或政治異議者,任意擴張法律解釋權而製造冤假錯案、剷除異己,從而鞏固威權領導中心。同時,警備總司令部等情治單位罔顧基本人權而監控民眾,或利用臥底密告製造社會恐慌,對可疑或異議者砲扣上匪諜罪名,造成大量冤死、冤獄,嚴重損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及名譽。

研究指出,戒嚴時期國民黨政權為了鞏固政治權力所製造的政治案件,從本質上可概分為匪諜案(紅帽子)與臺獨(白帽子)兩大類。其中,被誣指為客家人士主導、或受害者主要為客家人的,包括1950年基隆中學事件(鍾浩東)、1952年中壢義民中學事件(姚錦、邱慶麟),是「匪諜」案件。

除了匪諜、臺獨兩大類外,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案件,也不乏因特務謀財栽贓或政治鬥爭而砲製的冤案。例如桃園客籍人士魏廷朝1964年與彭明敏、謝聰敏一同發起《臺灣人民自救宣言》案而被捕,1970年出獄後又於隔年被誣陷主導臺北花旗銀行爆炸案,而和謝氏再度獲罪入獄。

直至1980年代,由於國內外政治情勢改變,國民黨政府被迫默許反對黨民主進步黨突破黨禁成立,更在隔年宣布解嚴。由於解嚴過程中大量政治檔案遭到銷毀,難以確定白色恐怖的政治受難者人數。例如根據1989年法務部向立法院所行報告,軍事法庭受理2萬9,407件政治案件、受難人數約14萬人。2006年綠島人權園區所立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名單,共有8,296人。其中,1,061人遭到槍決、54人死於獄中。

1998年立法院制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後,根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統計,自1999年至2007年6月底有8,500件申請補償案、13,000人領取補償金。不過,這並非全數的受害者。至今仍有不知數目者苦於白色恐怖時期所受政治、思想、財產、安全迫害,對於追求真相、如何究責,社會整體亦需更進一步凝聚共識。


線索:事件與人物

基隆中學事件

1949年基隆中學事件(光明報案)的關鍵人物鍾浩東(1915-1950),本名鍾和鳴,為屏東高樹客家人。日本殖民時期,其曾就讀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及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卻因「差別待遇」政策萌發反日情緒、心向「祖國」。1940年自明治大學休學,加入丘念臺麾下、參與抗日戰爭,戰後見國民黨政府貪污腐敗,思想日漸左傾。

1945年日本投降後,鍾浩東與妻子蔣蘊瑜(蔣碧玉,蔣渭水養女)回臺,擔任基隆中學校長。由於其在中國時期即接觸中國共產黨,便陸續安排理念相近者進入基隆中學任職。1947年8月,與藍明谷、鍾國輝等人秘密設立中國共產黨基隆中學支部,鍾浩東擔任書記。1948年,發行宣傳刊物《光明報》,以批判蔣政權、報導國共內戰實況。

1949年5月19日臺灣警備總司令部宣佈在臺灣實施戒嚴後,治安情報機關深入調查《光明報》背後網絡。經過長期追蹤後查知,臺大法學院畢業的王明德多次寄《光明報》給女友、表明黨員身份,遂於1949年8月18日被扣押,並供出隸屬「省工委成功中學支部」。由此,保密局進一步破獲「成功中學支部」、「臺大法學院支部」、「基隆中學支部」及「基隆市工委支部」等組織系統。

1950年1月,鍾浩東、藍明谷等人紛紛被逮捕。同年10月5日鍾浩東被依叛亂罪處死刑,1950年10月14日槍決於臺北馬場町刑場。

中壢義民中學事件

臺灣歷史上的「中壢事件」,其實有1951年7月24日「義民中學案」(或稱省工委中壢支部姚錦案),以及1977年11月19日因選舉爭議而發生的「中壢事件」等兩次事件。

義民中學案與當時在臺灣的共產黨組織有關。1945年9月,原臺共黨員、中國共產黨黨員蔡孝乾返臺成立「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省工委),日本時代曾赴中國抗日或發展的鍾浩東、蕭道應、姚錦因對國民黨政權失望而紛紛加入此共黨組織,亦吸收任職學校師生加入。鍾浩東、蕭道應在中國抗日時的戰友黎明華來臺謀職,經介紹而到姚錦擔任代理校長的義民中學任教。

1949年8月情治單位破獲《光明報》組織、逮捕鍾浩東等人,與鍾浩東保持聯繫的黎明華於是開始逃亡。1951年7月黎明華被捕後,不僅退出省工委、還供出相關案件,同月24日義民中學的姚錦等師生遂被情治人員以涉嫌參加「讀書會」的匪諜叛亂罪而逮捕入獄。姚錦等4人被判槍決,其餘多數人為5至10年徒刑。

獅潭五君子事件

1949年12月獅潭鄉公所事務員林彩滿與甘永煥、沈阿鼎、黃裕煥、謝運石等5人,先後參加共黨組織,林彩滿與楊先進、陳雙喜編為小組,討論如何利用三七五減租團結青年、反抗政府等事宜。1951年林彩滿等人遭捕,並於1952年判處死刑。(原資料引述有誤,依據「國家人權記憶庫」及「典藏台灣」資料更正)

高雄六龜|吳聲潤

1924-

出身高雄六龜,公學校畢業後,赴日就讀芝浦高工附屬普通工業學校機械系。後因二戰而中輟回臺。

眼見戰後臺灣民不聊生、祖國官員腐敗失職的情形,吳聲潤被第六機械廠的同事傅慶華吸收、加入共產黨,並成立共黨在臺組織分部。1950年,他們響應共黨指示而秘密製作手榴彈。韓戰爆發後行動停止,吳聲潤輾轉於六龜、臺南、新竹、花蓮,最後與傅慶華一同被捕,是為「臺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

 1951年3月,傅慶華獲判死刑,吳聲潤判刑12年。其後吳氏被關在新店安坑軍人監獄,亦被兩次送到火燒島(綠島)。出獄後,與妻子一同開設鐵工廠,後轉為東陽精機。1990年代與難友投入歷史平反運動。

桃園|魏廷朝

1935-1999

出身桃園,客家人。1948年就讀中壢義民中學,受歷史老師黃賢忠、教務主任姚錦等啟蒙,對社會主義產生憧憬。後於1958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1960年退伍後曾任中學教員等職。

魏廷朝經常和大學同學謝聰敏、臺大政治系主任彭明敏討論國際情勢與臺灣前途,1964年3人共同發表《臺灣人民自救宣言》,主張國會全面改選、臺灣前途由人民自決。同年3人因此被捕,並以叛亂罪嫌起訴。1965年謝聰敏被判有期徒刑10年、彭魏兩人各判8年。1970年出獄後,又於1971年臺北花旗銀行爆炸案被誣為臺獨暴力事件、1979年美麗島事件兩次入獄。

1987年出獄後加入民進黨,1995年參選第3屆立法委員高票落選。1997年完成《臺灣人權報告書 1949-1995》。1999年病故。

屏東佳冬|蕭道應

1916-2002

出身屏東佳冬的客家望族佳冬蕭家。臺北高校、臺北帝大醫學部畢業後,1940年與鍾浩東、蔣碧玉等人前往中國參與抗日活動,1945年返臺。

1946年出任臺大醫學院法醫學科主任,1947年爆發228事件對國民政府徹底失望,與浩東一同被吳克泰吸收為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1949年光明報事件後開始逃亡,輾轉於屏東佳冬、苗栗魚藤坪,1952年被捕。

同此之際,1950年5月臺大醫院發生白色恐怖事件,受蕭道應影響而接觸左翼思想的許強等醫師或被捕或被殺,亦有不少人入獄。

蕭道應則在1953年獲國防部核准自新,至調查局擔任法醫,1978年從調查局退休後轉任法醫顧問,直到2002年去世。

新竹北埔|姜文鑑、姜堯鑫兄弟

姜文鑑與其兄姜堯鑫出身新竹客家望族北埔姜家,是從日本時代至戰後經營茶業的「茶虎」姜阿新之侄。

姜文鑑從廈門大學插班進臺大就讀後,1951年被舉報開讀書會、討論馬克思主義,牽連「徐國維案」而被判入獄10年。隔年,擔任苗栗衛生所東河分所技術員的哥哥姜堯鑫,因牽涉「張燕梅案」被捕,自1952年4月至8月審判8次、刑度屢屢變更,最後遭致槍決。

姜文鑑獲釋後,經姜阿新引薦進入怡和洋行貿易公司工作。20多年後罹癌過世。

新竹|傅如芝

1932-1956

新竹客家人。1950年就讀新竹女中二年級時,因參加黎子松老師的讀書會、幫同校老師還書,受社會主義青年大同盟案牽連而被捕入獄,判刑10年。

1952年4月傅如芝被移送火燒島(綠島),後又調回臺北保安處。1953年再被移送軍法處,獲控她在處所搜獲手抄為匪宣傳標語、匪歌。此事被法官解釋成傅如芝等人想在獄中發展反政府組織,1955年傅如芝因「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而獲判死刑。

1956年遭處決,臨刑前拍照時展露笑容。

屏東佳冬|賴傳盛

?-1953

出身屏東佳冬六根庄,務農為生。1951年11月,其子賴崇文的國小老師鄭團麟被指控於1948年受李丁福介紹加入地下黨,而獲指派負責組織林邊地區智識青年。因兒子受教而和鄭氏認識的賴傳盛,則被指稱負責佳冬地區組織工作,利用三七五減租會秘密吸收會員。保安司令部指控兩人參加、擴大叛亂組織,依意圖顛覆政府罪判處死刑。

1953年5月9日,鄭團麟、賴傳盛一同被綁赴刑場槍決。


延伸參考資源

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期(2007.6),頁139-203。
王御風、李育琴、許瑞君、郭漢辰合著,《走出六堆的暗夜:白色封印故事》(屏東: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2012.2)。
許雪姬等訪問,林建廷等記錄,《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三冊)(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4-2015)。
吳聲潤自撰、受訪,曹欽榮整理、採訪,《228之後祖國在哪裡?:白色恐怖倖存者 六龜客家人吳聲潤的故事》(臺北:臺灣遊藝設計工程有限公司,2018)。
蘇瑞鏘,〈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26卷3期(2019.9),頁13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