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無邊

參賽團隊 | 趙尉翔、彭雅倫


一、基地介紹:竹東鎮公所前圓環

竹東舊名樹杞林,漢民族初見此地樹杞樹(橡棋樹)蒼蔚成林故稱之。1806年彭乾和等組 成「金惠成墾號」進行大規模墾拓,1889年(光緒15年)稱竹塹堡樹杞林庄。1901年(明治 34年)新竹設廳,下轄樹杞林支廳。

1.竹東林場
日治時期竹東鎮因其天然資源與地利之便,故為北台灣木材集散中心,林業資源主要有 二個單位經營,一為植松材木竹東支店,建造大型制材廠房、員工宿舍、貯木池、貯木場 ,貯存來自尖石鄉香杉山的杉木。戰後,林業管理委員會接收植松在竹東的林業資產後 更名為「竹東林場」,將其支店辦公室作為林場辦公室使用,

圍繞竹東鎮公所前圓環一帶的林業地景延續至1960年代。鄰里長輩說起小時候常會偷 跑去貯木場內剝肉桂樹皮來吃,嚼來甜辣刺激,燥熱上火,不覺鼻血直流。近日林務局 辦公室已整修為「竹東林業展示館」向大眾開放,展示內容訴說著林場昔日風華。

2.竹東林業展示館
屬於在地人的林場回憶,於「竹東林業展示館」中述說著片段......然而,榮景光輝照射下 的陰影,那失落的記憶切面,是為本團隊希冀憑藉此設立於過去林場地景中心,現今竹 東鎮公所前圓環的〈落木。無邊 〉,予之留存紀念。

《竹東鎮志》歷史篇記載,戰後掛名為「竹東林場」總務課長的顏福華,實為國民政府的情 治特務工作站主任。地方文史工作者古少琪曾於2015年訪問出生於大正10年,任職於 竹東林場的磨鋸工人衛火土,他曾經見到顏福華在林場的辦公室,打開裝有各式槍枝與 手榴彈的大箱子,「在老一輩人心中,聽到竹東林場吉普車夜間出動的聲響,不禁害怕又 是無辜者即將受害的開始」,出生於昭和二年的宋建和任職於北埔鄉公所時,目睹公所 同事被竹東林場的吉普車載走,多年後才得知同事被送去金門管訓七年,原因不明。

三、二二八:劉家榮

而除了竹東鎮志,《風中的哭泣–50年代新竹白色恐怖政治案件》一書中,敘述1950年代 「竹東水泥廠」案,有多人遭以匪諜之名槍斃處決。其中關鍵人物劉興炎的故事,就要從 二二八事件的綏靖清鄉時間,在北埔鄉和竹東鎮交界的斬龍遭到憲兵非法槍決的劉家 榮講起。

1.三民主義青年團
1947年,二二八事件不久後的三月四日,竹東榮樂戲院爆發衝突,當時竹東三民主義青 年團的副團長劉家榮,曾任街役場(今鎮公所)書記、光華木材行經理的劉家榮,出面安 排讓外省官民先躲在警察局中。

祖厝位於竹東鎮圓環旁九如商場,其家族土地橫跨現竹東中央市場的劉家榮,沒想到後 來會被誣告為衝突事件的主謀,他逃跑到妻子娘家,也就是當時峨眉鄉民代表會主席梁 榮興家的後山,峨眉後背山,據說他因不忍岳父被毆打而出面投案,就在押送途中,沒 有經過審判,在竹東跟北埔交界的分水龍被槍殺。

2.陸軍第九支隊
《竹東鎮誌》:「槍殺劉家榮的20歲憲兵戴XX」,退役後在竹東水泥廠福利社服務,後於商 華街上開麵包店。」鎮志的主撰者鄭森松曾耳聞,這位戴姓人士「以前喜歡逢人吹噓如何 槍斃劉家榮」,劉家榮的女兒劉秀麗因此從不敢走入麵包店所在的商華街上。

《竹東鎮誌》記載的「戴XX」究竟是誰?客家電視台出品的紀錄片「少了一個之後」,其中 一集是劉家榮先生的故事,紀錄片團隊循著線索,從檔案中考證出戴XX的名字。當片中 將街坊所述及受難者家屬傳述與檔案互證,最後由劉家榮的孫子前往麵包店,想要找這 位戴先生時,畫面的敘述張力,令觀者為之動容。

四、白色恐怖:劉興炎

林業、天然氣、水泥、玻璃是自日治時期起帶動竹東地區繁榮的四大產業。1927年於竹 東發現油氣田,1936年由竹東供應天然氣在新竹市赤土崎成立天然瓦斯研究所。1943 年成立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水泥年產五十萬噸,僅次於高雄鼓山廠。1944年興建鐵路內 灣線,由水泥廠直通原料產地,如此不僅輸送水泥原料,連同木材、樟腦、矽砂(玻璃原 料)等,都能以竹東為集會所運送出來。竹東水泥廠(戰後為台泥竹東廠)與竹東油業所 (在地人稱中油資源莊),若以最近鎮上市街集散地的竹東林場(現為竹東林業展示館) 為中心,分別位於頭前溪兩岸,竹東鎮南北兩端。

1.「竹東水泥廠事件」
二二八事件之後,如前所述,掛名竹東林場總務課課長實為從事國民黨政府特務情治工 作的顏福華,其轄下有一名擔任林場事務股長的殷啟輝,是從上海來竹東發展共產黨運 動工作。殷啟輝不會說客語,因而在竹東的發展並不順利,他透過林場同事劉興鞅認識 他的堂弟劉興炎。劉興炎是劉家榮的姪子,叔叔在二二八橫死令他備感不平。

1949年,劉興炎被殷啟輝說服而組織了竹東林場與水泥廠、石油廠的工人集會。他也吸 引了數名過往同窗,是居住於竹東鎮上的教師,一起討論局勢。當時的氛圍是共產黨即 將攻打台灣,而國民黨過去的焦土戰略是在逃走時燒光有價值的設施廠房等,因此工人 們為保衛資產與人身安全,聚會時常商討如何應對戰爭與安全撤退。

後來,隨著殷啟輝的身分曝光,劉興炎也逃離竹東,轉往桃園三洽水梁標家避難,梁標 家中收留了許多逃難的人員。劉興炎被捕後因自新而免於一死。竹東林場技術員謝正 山、羅仁晃、陳集耀,石油廠員工李義豪、林政金等,被判處有期徒刑。水泥廠化驗課助 理工程師鄭香廷、羅文通、彭明雄、鄭書六、彭紹昌、陳英浪、彭金鑾、楊熾森被捕入獄, 原判處有期徒刑10年,褫奪公權5年。未料送國防部審核後,奉總統之命改判鄭書六等 五人死刑,於1952年1月24日宣示判決確定,並於同日即刻執行死刑。

2.所謂「白色恐怖」
衡諸所謂白色恐怖,不僅止於國家機器施於受害者的非法手段,濫捕濫抓、屠殺無辜, 擄人勒索、勞改刑求......且對受害者家屬,沒收財產、終生監控、污辱歧視,使其孤立無 援、家破人亡......在受害者有幸出獄後,身體惡化卻無法改善、心靈受創而精神失常,終 生無法擺脫政治犯的標籤,家屬亦連坐法常被突襲臨檢、就業剝奪與精神壓迫。

「這是一個被長期制度化迫害的『準賤民階級』,將其被排除在社會的正常運作之外」。除 了以制度排除被標籤為「國家公敵」者,整個台灣社會也被政府設置的嚴密社會機制納 入監控。政府高度仰賴特務監控人民,「是監視者、告密者,審查者,亦為立法者和治國 者」,被特務列名造冊的人數,在國安局已有個人資料建檔超過十四萬份,社會長期瀰漫 著「國人皆可殺」的氣氛,直至解嚴仍深層烙印人心,「人民從未擺脫對國民政府恐懼的 本能反應」。

五、乘載在地三代人的共同記憶:時光之河

生長於竹東客庄,我們都曾聽聞,祖輩有手足弟兄為保護鄉民與學生而犧牲生命;有自 身遭逢構陷,以莫須有罪名拘捕監禁失去身家財產或正常行走能力,走向與戰前截然不 同的人生境遇......。

近期由彭學堯先生所著《竹東鎮各里沿革典故說解》再版,其中亦詳實記錄了熟識劉家 榮與劉興炎的劉興鞅口述的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過往。現今在社群思想交流與集體意識 凝聚,竹東民間組織都呈現了較之解嚴初期更為開放的場景與風貌。

當電視台播放上述紀錄片,街坊鄰居談起此事,莫不唏噓,並對其與家屬之遭遇深感不 捨與疼惜。近年來在竹東林場修復為竹東林業展示館時,地方文史工作者當然肯認政府 推動竹東林業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但是對於竹東林場辦公室與宿舍群是唯一見證 大竹東地區於戒嚴時期,「國家曾以不正當手段和體制,鎮壓、逮捕人民的受難地點」, 因此呼籲設立不義遺址,「提醒在地人及後代子孫,珍視今日言論自由和民主政治的可 貴。」

六、設計概念:〈落木。無邊 〉

1.眾生之所
本次「紀念碑」(Monument)設計將「碑」的物件(Object)性質轉換為場所(Place)的創建, 並以「建築的不在」(Architecture of absence)概念出發,故此紀念場所不再是佔據城市 公共空間,而是透過其建立創造更多屬於公眾的場所。我們並不追求宏大突出,而是低 度地融入於小鎮日常的視野之中。地面層上依稀可見露出的木梢,低調訴說是曾被噤聲 的過往 ; 由地面往下數層,在繁鬧市街中創造屬於紀念場所的氛圍。

2.落木無邊
回應在地客庄歷史,採用與事件直接關連且為生活記憶熟悉的原木,約40支高於10米的 原木作為核心材料。不受傳統的紀念碑量體所限,而以溫潤木材的五感經驗,召喚著庄 民走向記憶中的原鄉。原木,是生命原始的存在,亦為原鄉的起點。而其蕭蕭落下,又 騰空浮起,違反引力的表現力場,是為與遺忘的抗衡。

3.時光之河
圓環地面層上的地景,指向歷史長河中的不義遺址,並將場所以環狀性對四周開放。當 大眾願意再度齊聚於圓環過去亦曾設置的水池旁,或悼念或思念,或留影留念,彼此於 當代創造的紀念場所中重新連結,繼續共寫原鄉的歷史故事。記憶,如果有邊界,也得 以不斷綿延,融入屬於你我共存記憶的時光之河裡。

七、設計說明

1.基地
本基地位於新竹縣竹東鎮竹東圓環,現址無建築物或開挖。由東西向東林路,南北向杞 林路所環繞。外地搭乘火車之訪客,可以從林業展示館及其日治宿舍聚落參觀,並由本 基地東側開口進入故事館。並於參觀結束後,由西南側靠近竹東鎮公所一側的門口離開 ,前往預計改為展覽空間的鎮公所內參觀,並接續往河岸及竹東市場。

2.動線
設置東側入口臨接林業故事館,西側入口面向鎮公所,進入之後由環狀階梯進入迴旋而 下的過程中,透過格柵可以看見懸吊在中庭巨型的落木。主動線透過兩座環繞於中庭對 稱之半圓形樓梯,從地面層逐層下至地下一及二層,從地下二層後,透過樓板挑空的長 坡道(Ramp)進到地下三層的中庭,為核心的紀念場所。主要出入口共有四處,北側並有 逃生梯及緊急升降梯各一處。

3.樓層簡介
各層均保留可彈性設置廁所、機電設備房及儲藏之空間

建築面積均位於地下,依著外牆周邊為一圈寬度8米之環形室內空間,面向中庭處均為 大面弧形玻璃帷幕。並在帷幕外設有開口單元36x36cm 之格柵,平衡於室內採光,及落 木中庭的完整背景。環繞格柵結構材料為木質表面材、金屬框架結構及構件。

地面層:地景、入口、玻璃帷幕
地面層為公園及出入口,圓環周邊為高1m、寬50cm之實心護欄。往內側中間配置數座 耐候鋼板形成的楔形地景植栽,並有大型階梯往B1主入口。最內側則是高4m環繞的玻 璃帷幕,下方為主要環形樓梯。

B1層:文獻圖書館、常設展廳
玻璃採光罩、入口大廳,展廳與圖書館中展示了關於事件的文獻與展品,預計可放置圖 書館紙本與視聽文獻一萬冊、展覽面積約 450 m2

B2層:特展空間、互動展區
作為特展展覽空間,透過更穿透的對外窗與樓板挑空,可見到更多的巨型落木,空間感 在此也逐漸開闊,展覽空間面積 640 m2。

B3層:活動場所、水池、落木
挑高大廳 - 提供可容納100人之220 m2視聽講堂(auditorium)、可容納40人之200 m2 工作坊空間與咖啡廳,民眾活動可以在此發生並延伸至中庭集會(gathering)

中庭 - 核心紀念場所,以地景方式輕微起伏的銘刻石墩,環繞著直徑14米的倒映水池, 48支15公尺高的巨大原木,以鋼索系統固定於離地3公尺的高度,失根地懸掛著。

4.尺度
面積-
基地面積1,964 平方公尺(佔地直徑:50m)
開放空間面積: 914 m2
梯廳屋突: 350m2
B1F: 室內 1055 m2
B2F: 室內 807 m2
B3F: 室內 1055 m2 中庭 607 m2
總地下室樓板面積 Below grade GFA: 3830 m2
高度-
建築物最低層深度:11.9 m
含筏基結構總開挖深度: 14.9 m
各層樓板至樓板面高度:4m
各層室內樓高: 3.5m

八、結語

遺書與遺願,是遺憾或者成為遺產
閱讀國家發展檔案管理局政治檔案中,彭金鑾與楊熾森從接獲通知到執行死刑,一個時 辰之內匆匆寫下的遺書。在受害者被槍決之後,政府不僅沒有寄出遺書,還透過殯儀館 向死者家屬收取一筆為數不小的贖屍金。遺書中不斷向父兄與妻子道歉,望其切勿悲痛 傷身,領取骨灰即可,財產皆已充公就莫再花錢領取全屍......

時至今日,我們無意也無法代替逝去的人發聲,更非希望總是抱持著未盡之業的遺憾, 而是期待已長成大人的我輩,能夠學習直面陰影、無懼悲傷,擁抱傷痛,承載著三代記 憶的我們,終能創造出一個留給眾人留給我們自己一個陽光撒下的角落,讓我們能夠靜 靜地想著,好好地紀念,我們還有我們的父母,我們的阿公阿婆,一直一直,沒有忘記, 那心心念念的人。

finalist-72-diagram finalist-72-di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