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過時間俯仰行間

參賽團隊 | 張乃尹、楊宗螢


設計說明

1937-1950 間太平洋戰事爆發,台籍軍人先以日本兵的身分至南亞島國打仗,隨著日本戰敗而戰火的硝煙未停;民國軍、八路軍、西伯利亞勞改犯等成為其不斷周折的境遇,身分的認知不停轉換而自我的認同也歷經挑戰,「我是誰?我屬於哪?」是無法褪去的對於自我地找尋。

基地選在新竹關西鎮,原為泰雅族馬武督社群之聚落,隨著漢人來台、租地換取水源等政策與條件下漸形成「漢番共墾」的場景,因此關西從早期便有多元的族群生態,至今在茶、鹹菜產業與社區發展中也擁有豐富的歷史痕跡。

「石板路」作為關西來往城區的必經之道,是早期挑夫從渡船頭至市場的經濟道路,路徑沿著地勢抬升在城鎮的邊緣形成與田野間的遙望,宛如一道顯著的邊界。

隨著當地的發展,複合的材料形成多樣的圍欄增建,而隨著生活需求的增變卻成了高牆的基樁隔開了兩者。在這記憶最為深邃之處,我們匆匆路過、頻頻失憶。

這是一段重疊著過去與現在記憶之徑,希望透過重新定義既有空間的使用方式,即作為「對話」存在於兩著或多者之間,應以更為交織的關係取代原先劃分的界,延展此地的駐足與想像,開啟行者對大地與山城之間的主動性,以自身的介入引發感知、一同參與屬於這塊土地的記憶儀式。

施作方式:
利用基地上既有的擋土牆與土坡,在上下兩高程處延伸出停留與穿梭之場域。以擋土牆作為銅折板的結構基礎,銅板作為與人接觸的表面,隨著身體於設計、山程中的使用而產生多種的變化;身體接觸的的變色與變形,作為另一種傳承的紀錄。

finalist-73-di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