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个地方
參賽團隊 | 張念為、簡郁珊
設計說明
在族群的劃定以及歸納中,時常將這幾類作為界定的方法。例如,可回溯與共享的歷史記憶,且強調文化上一種或是一種以上,包含生活習慣、親屬關係、宗教以及語言、語調等元素,並對於自我文化根源有認同性以及參與其中的情感。
基於本次設計對於族群的認知,在此次的客家文化轉譯的紀念物徵件中,將以「客家的符號」作為主要的呈現方式。
從上述提到的分類以及歷史脈絡的閱讀,並以此次徵件的設計目標為延伸。在初步了解整體的臺灣客家發展過程中,對於屏東佳冬地區的文化十分有興趣,也發現在此處有許多與「客家的符號」十分有聯結的元素還有保留。深入了解後,決定將紀念物的設置地點設定在佳冬火車站周邊的客家聚落。
經由佳冬「活的博物館」中之展覽,引領大家親身行走在持續書寫的佳冬客庄。也收集到了大量未曾公開展示的佳冬歷史影像。透過設計讓歷史影像於當代聚落再次顯影,以手機搭配沉浸式的 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技術,邀請觀者走入歷史影像中的故事,透過限地觀看的特性,回應「活的」佳冬博物館之核心精神。
裝置於實體造型上以減法的設計形式出發,在社區風景中以低度干擾作為前提,設置於地方場域。當觀者在客庄中行走時,透過地面上客家符號的金屬之異材質變化,並於夜間似埋地燈的效果,提示人們注意腳下的作品。QR Code 之連結於地下裝置空間呈現,在觀者掃描連結後,開啟手機之前鏡頭進行 MR(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穿越該地過去的時空,在前進與後退步的觀看過程,影像圖層與觀者的距離也有相對應的視覺互動,如影像上曝光度的呼吸變化,以及銀鹽粒子的聚散效果。
「活的博物館」,是佳冬文史單位對於自身客家文化的讚揚與理解,延續著佳冬地區的歷史軌跡,從過往中反思、理解,進入時光,再閱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