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著不等於遺忘

參賽團隊 | 周書非


設計說明

如何感受一個人的「存在」? 或許是他在你的面前,或許是他的所有物,或許是一個屬於他的空間,每一個有關的碎片都可以勾起你對它存在的記憶。
在白色恐怖時期有一群被消失的受難者,受難者的家屬經過40年仍未等到家人回來,只收到了旁人的帶話、遺物,收到了遺書,必須認定他已離去時,以「不除去戶籍」、「不利墓碑」等方式,假裝著他還存在的狀態,作為心理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作相信其只是失蹤而仍未離世的證明。

議題李敏勇先生編集之《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中的文字與故事,從文字中探討受難者與其家屬之心理狀態,琢磨詩集中的詩句「希望那時的陰影不再伸長」、「拒絕承認死亡的權利」......,並以地景建築的方式重新在馬場町紀念公園呈現。

設計以替代物與片段拼湊一個物體存在的事實,以樹作為隱喻「探尋一棵完整的樹」,隱喻受難者家屬在找尋受難者的心理狀態,架構分為7個階段「掩蓋、迷失、探尋、掙扎、接受、假裝、安慰」,並以前4個階段鋪陳在收到遺書前家屬接收破碎及片面資訊時,心理對於事實的掙扎,看到樹的局部,感受樹的片段,在「接受」以一棵完整的樹與介入基地路徑的軸線,隱喻收到遺書的剎那,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最後漸漸放下心理的的痛,只留下一頁抒發的話語,在最後回望與逝者曾經所擁有的回憶,提醒著曾走過的「假裝」之路上並不是一無所有,只是因為自己的拒絕承認而沒有感知到身旁圍滿的樹,受難者並沒有真正的逝去,而是用另一種形式陪伴在身旁。

finalist-03-diagram